YUYENCIA
大部分朋友回答的都是世俗紋章體系。敝人來回答一下紋章學的分支——教會紋章學,又稱為“牧徽學”的一些基本情況。對於本文,作者保持所有的版權。
如果您對於天主教會的體制不太了解,請看敝人拙文:
另外可見:教會紋章學
這篇文章是講述天主教會,也就是羅馬天主教會當中拉丁禮教會及主教的紋章,並不包括天主教會中的東儀天主教會以及聖公會或東正教會及東方正統教會等教會的紋章體系。此並非意味其不重要,而是本文只側重講述拉丁教會的紋章。
對於朋友的建議,敝人應該寫成一本由由中文寫作及出版的《教會紋章學》一書,只是一直沒有空去意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專程拍照。而採用其他作者的攝影作品的法律程序和文件令我頭痛。所以先在知乎和朋友分享。
容在下把紋章體系從上至下,一一分述。知乎上面不容許有太長的文字,一是知友朋友常常耐不住性子讀完,二是,這樣做也是自找無趣。所以對於紋章的歷史,緣由,典故,和一些有趣的事情,吾輩無法一一敘述,只是簡要分享而已。
教宗牧徽
聖若望保祿二世時任樞機主教牧徽及就任教宗后的牧徽比較
榮修教宗本篤十六世時任樞機主教牧徽與就任教宗後的牧徽比較。
我们看见,教宗牧徽通常是其任主教时候的牧徽把形制从主教一级换成教宗牧徽形制。所以,我们常常能在教宗牧徽上面看见,美第奇家族的元素,或者当我们看见威尼斯之狮的时候,我们晓得这位教宗本来是威尼斯的宗主教。
除了教宗本人的牧徽外,敝人也把宗座从缺牧徽归于教宗牧徽一類。
宗座從缺牧徽
我們曉得,天主教會聲稱,天主教會的權柄是來自耶穌賜予圣彼得的權柄。而羅馬主教的是圣彼得的繼承人,所以,羅馬主教即教宗握有教會最大的權力——耶穌賦予教會的權力。而歷史上不可避免的是,由於教宗過世或者教宗辭職到新教宗選出期間,會有無主狀態,在天主教法典稱這段時期為宗座從缺,拉丁文為Sede Vacante。
根據天主教法典,宗座從缺期間,很多教會工作必須要停止或者減少,直到新教宗的產生。而宗座從缺期間很多工作無法進行,譬如說,建立新的教省或教區等只有在以教宗的名義下方能進行。而宗座從缺期間,教會權力由樞機團暫代,而日常的教務掌管在教廷總管的手中。雖然這段時期長短不一,長到若干年,短到三五天。但是嚴格意義上,宗座從缺期間教廷總管會有設計一枚宗座從缺牧徽,表明他本人是教廷這段期間的暫時最高領導人。
宗座從缺牧徽是由教宗建立的。是由代表教會權利的兩把鑰匙和一把御傘構成。
除了教宗本身的牧徽和宗座從缺牧徽外,屬於教宗的牧徽還有宗座聖殿徽。在拙文中已經列出宗座聖殿分為兩等,甲級宗座聖殿,及乙級宗座聖殿。
主教級樞機有7個頭銜,6人。主要是教堂最重要的職務負責人。
司鐸級樞機通常有50人,大部分為世界上各大牧區的總主教和主教們。實際上是封疆大吏。
執事級樞機通常是14人,主要是在教廷服務的其他高層教會領袖。
根據教會法典,東方禮宗主教獲封樞機時,直接為主教級樞機,其頭銜為其自身封地,不在上列名額中。
下圖為頭銜為教省都總主教的總主教獲封為樞機的牧徽。主教冠,五層十五穗流蘇相同。不同的是,總主教十字,牧披肩。
牧人披肩Pallium
根據目前的教會法,只有教宗本人,都總主教,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區宗主教方有資格獲授。
都總主教(都主教)為一個古老的頭銜,是總主教中,其封地城市為大都的總主教,方才是都總主教。所有的都主教都是總主教,但是不是所有的總主教都是都主教。
身為總主教的樞機,大部分是世界上各地的總主教。他們獲封樞機后的牧徽如下,和身為都主教的樞機的不同是,沒有牧人披肩,但是有總主教十字架。
在古代,樞機是在羅馬教廷服務的神職人員。七個主教級樞機是羅馬城七個郊區的主教,司鐸級樞機是羅馬城內各個堂區司鐸(神父),執事級樞機是羅馬各個教堂的執事。
然而斗轉星移,樞機成為了教堂賦予某些重要人士的特權的象征,讓他們通過獲得樞機頭銜,成為彼得繼承人,羅馬教區的一份子。
畢竟教宗是羅馬主教,而羅馬主教是羅馬教區的主教,而樞機團就是羅馬教區教區大會。所以由樞機團選出教宗正是遵循這項古老的傳統。每個主教級樞機都要在羅馬郊區教區獲得主教頭銜,每個司鐸級樞機都要獲得某個羅馬堂區司鐸為樞機頭銜,每個執事級樞機都要獲得某個羅馬教堂的執事頭銜。但是實際上,他們和這些教區,堂區,教堂只是共享古老的名號,並不真正獲封實際的教權。而現在每個上述教區,堂區,教堂,除了有榮譽主教外,還有實際上的主教,司鐸,執事。
有些類似中國的封建制度,唐宋以前,獲封鄭王,齊王真的是管理一地的國王郡王,後來都變成了一種名義上的封號,而不會真正的去管理一方稅收兵權。
所以,有些樞機,可能並不是主教或者司鐸,而只是執事。但是在新的教會法中,廢除了非神職人員的樞機,所以樞機至少要是司鐸(神父)。雖然這樣的實例非常少非常少,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找到這樣的例子。
非主教的樞機牧徽,沒有十字架。
當今的非主教樞機,非常非常少,我只找到非常罕見的個例:2011年獲封為樞機的Roberto Tucci閣下,只是一個司鐸,卻因為特殊貢獻,而獲封為執事級樞機。
宗主教牧徽
宗主教是一個古老而榮耀的稱呼,Patriarchs原文是祖宗的意思。所以我們翻譯成宗主教,在東正教會和東方正統教會,我們翻譯成牧首。歷史上獲得宗主教頭銜的人非常之少,在古代只有羅馬,耶路撒冷,亞歷山大,安提阿四個主教才可稱之為宗主教,當然後來又有了新羅馬——拜占庭主教。
現在被稱為Patriarchs的天主教會主教非常少,拉丁禮中有五個,分別是西方宗主教,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威尼斯宗主教,里斯本宗主教,東印度宗主教。西方宗主教就是教宗,在2006年后,偷偷地去掉了這個名號。
天主教會中,東方禮的宗主教也不會超過十個。而東方禮宗主教獲得樞機頭銜,將會直接以主教級樞機為尊,並且沿用其本身頭銜而非羅馬教區主教頭銜。
在東正教會有9個宗主教,東方正統教會和東方教會有少數宗主教頭銜,但是我們今天無法一一講述。
實際上,宗主教的牧徽實物我們幾乎很少看到,由於宗主教地位的顯赫,他們大部分都被授予樞機頭銜了,所以在實際使用中,他們將會標出其作為樞機的主教牧徽,而不是宗主教的牧徽。而其駐蹕的場所,由於屬於宗主教區而不是樞機府,所以才使用宗主教牧徽而不是樞機牧徽。
宗主教牧徽和樞機牧徽一樣,都是五層十五穗帽子,但是卻是綠色。教宗白,樞機紅,主教綠,神父黑,這是天主教的帽飾規則。而宗主教帽子的流蘇鑲金邊。
下圖是,西班牙主教長,托萊多教區總主教Braulio Rodríguez Plaza閣下的牧徽。
下面我們開始介紹都總主教和總主教牧徽
都總主教和總主教牧徽
總主教為一個教省之總主教。一個教省有數個教區,其總主教所在的教區為總教區。都總主教,為具有特殊歷史傳承的總主教。都總主教牧徽為綠色帽冠,四層十穗流蘇,總主教十字架,牧人披肩。總主教無牧人披肩。
實際上,牧人披肩只能在主教本人在自己的教省和教區儀式中方能佩戴,受邀參加其他教省的儀式,則不能佩戴牧人披肩。
下面介紹主教以下的牧徽。
修會長牧徽
修會長的牧徽是黑色帽冠流蘇。黑色帽冠,三層六穗流蘇,牧杖。